一:学习体会范文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粮食生产由于农民种
粮不赚钱,几年来呈下降趋势。不赚钱的原因在于粮价上不去,而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费等)。农民种粮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不计劳动力,也只能持平。若遇灾年,种粮越多,越赔本。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1978年中国改革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今日的中国贫富不均,已举世公认。这已成为今日的严重社会问题,也必将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信仰和执政基础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富起来,这不光是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是执政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要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执政党如何利用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政策权力,对社会进行更公正的再分配问题。
温家宝提出的三年取消农业税,就是以税收杠杆,把国家所摄取的收入再分配给农民。这是一个晚到的,但不无作用的政策。在费税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先养鸡,后下蛋”的做法。坚决把这300多亿农业税从农民身上减去,即使这会导致有些地方财政不足,影响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家还应防止“收费”回潮。本来农民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由农村的“一事一议”来让农民承担,而应该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如在城市修路,不是由城市居民出钱,同样,农村的路为什么要农民们来付之?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税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
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际已破产)。有些乡镇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有效保障机制。现在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由村委会负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一味的征地,建造城市。关键是应把重点放在减少城乡差别上。减少城乡差别,定位应放在将现有的村落改造成花园村庄,逐步将农民改变成居民。通路、通电、通水,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以县划范围,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县内建造城市,数目取决于本县人口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功能是为本县居民和农民提供工 作、商业、消费及休闲。而居住在花园村庄的居民不必拥挤到城市里居住,却可在城里上班、消费,同时又可享受到田园式生活,不必遭遇到大城市里的污染、噪音、拥挤和交通堵塞。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可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差别,又可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去,避免中国城市发展墨西哥城化。如果按中国政府的计划,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城市化,
到2020年,将中国城镇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15%至16%,那将意味着3亿至5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要再造40多个上海,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口。这显然是个严重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一味城镇化,应是中国之路。
二:学习体会范文
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员先进性,最根本的是确立起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标准。党员的先进性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要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要求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科学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规律,深刻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为正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依据,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科学指针和行为准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深层的推动力,只有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才能认识并自觉推动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变革,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从思想观念上为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开辟道路;而所有这些努力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正是从这些基本要素的辩证统一中把握规律,把党的先进性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同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我们从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度,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有了更深层的理性思考。我们的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充分认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努力使自己的素质与先进性要求相适应,行动与先进性要求相合拍。
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很多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矛盾和问题,道理的对与错、观念的是与非、工作的得与失、成效的大与小,我们都必须用“三个代表”这把明辨是非的科学尺度来衡量、检验并做出评判。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以为作为教师培训者、教学研究的引导和参与者应具有下列人格特征:默默的人梯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亲和的待人接物、终身的学习意识。
从这些方面反观自身,我感到:自己已确立默默为人梯的服务意识,能毫无保留的向老师们传递我在研究中的所思所得,帮助他们成为优秀教师和名教师,虽然自己到头来并无所获,但仍乐此无悔。为了成为一个受基层教师欢迎的师训、教研人员,能好学不辍。
又深知唯有扎实严谨的工作才能带出好教师、做出好研究,因此无时不以上述的五个方面深自惕省、不断自励,并常为自己言语过于直率、令教师颇觉难堪而深自愧悔,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固然有其道理,但如能“利病良药甜于口,利行忠言顺耳听”,岂非上佳。
在业务上对自己的要求应包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独特的教育思考、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有可行的师训方略、有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可能无法确定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师训、教研人员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知识结构,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在参加本科学历进修的同时,更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在教育观念上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跟风不随流,继续以“真实学习”为基点思考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略。通过“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能为个人理解和运用的师训方法和策略。
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上自觉还颇有差距,因为职业使我相对远离小学课堂教学实践,虽然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把握上愈益胸有成竹,但教学技能相对退化,对学生的敏感性相对降低,而能到课堂中进行示范教学是对师训、教研人员的基本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自我培养。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越学越觉自身的不足,自觉离熟练远甚。
三:学习体会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把中央的要求部署与本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围绕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确立了抓发展、抓稳定、抓作风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抓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发展保障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驻马店市注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有效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抓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减少了利益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抓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为促进社会稳定,驻马店市开展了建设“平安驻马店”活动。一是化解各种矛盾。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专门组建下访工作组,对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集中调处,使上访人数明显下降。二是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社会治安的防控机制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重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在出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通过抓稳定,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抓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党员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针对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驻马店市在作风建设中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各种作风问题,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二是认真搞好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
按照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农民工、下岗失业职工、农村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通过抓作风,积极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学习体会范文
2016年3月3日至5日“两会”在北京召开,举国关注,以下为大家带来最新大学生关于2016两会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党员不仅应该努力学习,更应该关注两会,时刻关心时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利用课余时间,我认真收听和收看“两会”相关报道,感想很多,受益匪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6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广大群众所关心的。
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改革仍然是重点。我党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反腐问题也是要加大力度的着力点,因为在过去一年,我国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打击了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给那些没有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的政府人员沉重痛击和警醒。而正因为党和国家的大力治理,一些公款吃喝、腐败等现象大多都销声匿迹,因此今年的深度改革官员执政观念等行动更加吸引人们关注。
而今年一个问题成为人们最热烈讨论的议题,那就是环境治理问题。连续一周的雾霾天气使人们生活在压抑当中,大街上的人们都带着口罩,如何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改善环境条件,保证人民健康,给人民良好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对于城镇化问题,仍然是讨论的重点。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发展活力,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人们的期望,不仅是对于退休养老,在社会低保、社会救助方面也许要进一步的完善。而上学、住房、看病等难问题,仍然是各个代表们研究的重点和中心。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仍要完善安检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的检验和管理,让百姓吃地放心。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促进分配公平合理,深化分配体制改革,与效率兼顾;而今年新出的热点问题集中再就业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多,岗位竞争激烈,人民期待两会能够给就业市场提供活力和信心。
两会除了这些热门议题,一些细节也能体现我国的观念不断进步,党科学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比如“实名制”瓶装矿泉水第一次亮相两会。在一些会场,矿泉水瓶子上贴上了贴纸,为了写下名字,督促代表们能够将属于自己的矿泉水喝完,或者带走,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防止浪费。当然,这是一种隐形地强制行为,我认为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应该更自觉地做到节约能源资源,不浪费水,不乱扔塑料瓶,将他们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的资源的再利用。而且我们还要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参与节约水资源的活动。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我们作为学生党员,虽然不能去亲自到两会现场,参加商议普通群众所关切的话题,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作为党员的原则,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明辨是非,认清大局,坚定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密切关心时事并且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关注。平时生活中,要关心同学,热心帮助,维系同学们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班级和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要起到带头作用,以冷静的态度对待国内发生的突发事件,不造谣,不宣传谣言,以国家大局出发,稳定情绪。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五:学习体会范文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接下来就跟着范文网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800字吧。
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800字篇1(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好处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超多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能够,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构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理解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构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潜质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潜质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潜质。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透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超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决定,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潜质、个性是创造性思维潜质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取、决定、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就应是重点思考的一个资料。
二、教师主角: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此刻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用心主动思考问题,帮忙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正因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超多基础知识,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忙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能够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取课题(诗意的网名)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取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取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必须要像专家那样,必须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透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潜质和可能出发去选取“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贴合学生思维潜质。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取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取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潜质。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资料: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第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思考的是选取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构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就应选取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就应选取文献法和资料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构成新科学理论,就就应选取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资料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仅是学习地点和资料,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带给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料,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能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能够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能够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能够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爱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程相关的文献,意在透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能够借鉴;透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决定,就能决定课题的实用价值,选取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务必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说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一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刻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八大心态的感想感悟)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带给舞台,研究学习中,既能够是两个互助组,也能够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能够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800字篇2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明白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用心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透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潜质,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好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方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潜质,包括发现问题的潜质、制定计划的潜质和解决问题的潜质;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潜质,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透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构成,就算是知识,也务必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就应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构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一样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方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明白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此刻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透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潜质,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好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800字篇3我所指导的两个研究性课题分别为:《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现状》和《计算机病毒防范及黑客入侵防范》。两个的研究成果都是课件形式,我觉得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相应不同。对于《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现状》这一课题,我主要是在课件制作上进行指导,而《计算机病毒防范及黑客入侵防范》这一课题,在知识上和课件制作上给予学生指导。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花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又要耗费教师一定的精力,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是领导和教师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坚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拓展了视野,学会了自我教育、主动学习,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是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教改,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因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它真正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求知欲;而且它最大的魅力就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不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出击;不再被成天禁锢在教室里,而是亲身走入社会,走入现实生活;不是以封闭的考试卷来论学生的成败,而是以全新的学习、探索和研究过程来综合评价。在这里理论与实践的亲合度大大增加,还满足了学生渴望走入社会生活的愿望。
一.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
由于我们教师和学生长期处在传统课程的教与学方式之中,对研究性学习既无感性认识,又无理性认同,要启动这一全新的课程,知识背景的准备和铺垫非常必要。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教师和学生一样,都需要提前学习、参考和借鉴其他资料和信息,为实施课程指导做了理论的准备和铺垫,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较高层次上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特点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
二、优化教学情景,诱发研究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教学情景中,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达到认识目的的动机,也就是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动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死板的接受知识,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求知欲望,并且还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灌输的乏味,产生厌学情绪,更不可能推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动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与探索。
三、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
在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教师,一味的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资料或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研究、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尝试失败,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在《计算机病毒防范及黑客入侵防范》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也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想法和设计,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才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重视探究过程,感悟创新苦乐
中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象科学研究工作者那样去做出巨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研究性课题中的活动仅仅属于一种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发现,一种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形成;而科学家发现和解决的却常常是人类从来没有发现或未曾解决的新问题、新事物。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仅仅是要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那样来进行学习,其本质是对科学研究的模仿或模拟,是“像”而不是“就是”科学研究活动。真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求发展,在自主探索中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还不只是在于结果。能得出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固然很好,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关注现实、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重视“过程”的亲历和体会,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苦和成功的欢乐,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过程本身就已经使学生受益颇丰!有这个参与的过程和没有这个过程,绝对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如饥似渴地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搜集数据信息,获取新知识,甚至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度过节假日,对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通过活动还能够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通过研究过程的表述与展示过程,获得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使学生更具有现代综合型人才的特质。
五、渗透科学方法,全面提高素质
在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很好地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神秘,让学生试着做些研究,在研究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学生会明白:其实,好多事情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做,都不是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归纳总结、类比推理、数据搜集与整理、最佳方法或最佳途径的选择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到科学研究既会成功,也会遭遇失败,必须做到不骄不躁、沉着冷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通常说的、在实践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良方。近年来,基础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这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涉及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涉及校长办学思想的转变、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正如专家所言,这种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总之,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探索研究的锻炼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